兴寿镇 - 简介

昌平县辖乡。1958年建兴寿公社,1983年置兴寿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35.4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京密引水渠过境。沙通铁路、昌怀公路、麦辛公路、柳兴公路、汤秦公路过境。辖桃林、秦城、兴寿、香屯、东庄、沙坨、辛庄、肖村、象房9个村委会。[1]
乡镇企业有电炉、服装、造纸、印刷厂、石粉加工、铸造等厂。农业主产小麦、豆芽,兼产苹果、柿子、桃等。
1997年12月,原上苑、下庄、兴寿三乡合并成一镇——兴寿镇。从此,兴寿镇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全镇人民秉承光荣传统,抓住发展机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年上新台阶,兴寿镇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家的入住,为兴寿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几年,兴寿将成为京郊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2]
兴寿镇 - 自然地理
兴寿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南距北六环路、东距京承高速公路均为3公里;兴寿镇能源充足,市政设施齐备,地理环境优越。
兴寿镇是京郊昌平卫星城的东部重镇,素有人杰地灵之美誉。它位于故宫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背倚连绵起伏的燕山余脉,南眺北京城.是名符其实的“京都后花园”。镇域面积15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100平方千米,平原面积57平方千米。[3]
兴寿镇 - 行政区划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被称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昌平区辖2个街道、5个地区、10个镇:城北街道、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城南街道、回龙观地区、东小口地区、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长陵镇、流村镇、十三陵镇。
兴寿镇(110114116)2006年,辖30个村委会: 兴寿村、肖村、香屯村、沙坨村、东庄村、辛庄村、桃林村、秦城村、象房村、东新城村、东营村、西营村、麦庄村、西新城村、下苑村、秦家屯村、上苑村、桃峪口村、暴峪泉村、半壁店村、上西市村、连山石村、下庄村、上庄村、木厂村、湖门村、花果山村、西湖村、百合村、海字村 。[4]
兴寿镇 - 资源条件

兴寿镇依山傍水,属于温暖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度,降水622毫米,具有较好的山前暖带小气候。花满山,果满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燕山板栗、核桃,有昔日上贡的磨盘柿,有今朝认证的“富林”苹果,还有“天翼”、“翼寿”品牌草莓。[3]
京密引水渠似银龙穿镇而过,将全镇分为山区和平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的山有毛公山、刀削山、笔架山、京北大佛山……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铁壁银山” ,这里是辽塔最多的风景区,另有大杨山森林公园,是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和森林氧吧;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碧波荡漾的桃峪口水库犹如宝石镶嵌在镇中央,朱峪湖、上庄等众多水库掩映在山林之中,就像散落的珍珠。
闻名遐迩的银山塔林和青山滴翠的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碧波荡漾的桃峪口水库坐落在镇域内,北京市政府确定桃峪口水库10.5平方公里市级旅游开发区。根据该镇的资源布局和环境特点,确定了以旅游开发为重点从而拉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兴寿镇 - 基础建设

一是努力适应产业发展定位需要。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是该镇定位的重点产业。在房地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做好镇中心旧改、半壁店旧村改造、民福集团占地 2000亩的房地产开发、肖村的温泉山庄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大杨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和海字铁壁沟果品观光采摘园的建设。
二是努力适应重点村产业发展需要。对香屯、麦庄、桃林、花果山、湖门、木厂等6个市、区新农村试点村,坚持以产业发展的需求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结合麦庄村草莓产业发展优势,计划建设草莓观光园项目,培育草莓观光采摘业;依托桃林村苹果产业发展优势,拟进一步扩大果园种植面积,新建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果园830亩,同时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三是努力适应“村村有发展”需要。为各村建立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库,将结合政策扶持重点和形势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目前,[5]推进三条道路和6个村的改水工程。
兴寿镇 - 经济概貌

兴寿镇位于北京城中轴路的北延长线上,南距六环路仅3公里,北倚燕山山脉,自然形成山前暖带,适宜发展特色林果业。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寿镇党委、政府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首都大市场的区位优势,积极寻求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农业项目。
2001年, 经过对浙江、河北、山东等地的草莓生产状况进行调查论证,确定了建设草莓专业镇的发展思路,并引进了作为带动草莓发展的龙头企业——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当年就建设日光温室20栋,开展草莓生产试验,确定了生长状况良好、品种优良的“童子一号”作为主栽品种,
2002年在麦庄村进行生产示范并大获成功,2003年在全镇推广草莓种植。截至2006年底,全镇草莓种植专业村已经发展到12个,草莓种植面积近3000亩,温室草莓大棚1000栋,年产量 200万斤,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京郊草莓第一镇”初具规模。
短短的5年时间,兴寿镇从一个传统农业镇发展为一个初具规模的草莓专业镇,兴寿镇党委、政府摸索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专业组织服务等多策并举、多管齐下的产业发展机制。
兴寿镇 - 旅游

连山石村位于昌平区北部山区,距北京安定门42公里,从静之湖沿公路向北进山6公里即到。这里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山上奇花异草植被繁茂。山下泉水叮咚,湖水映然,有和尚背炭篓,刀山,雄鹰望,石门等自然景观。这里距静之湖6公里,距九华山庄和龙脉温泉15公里,距大杨山森林公园4公里,距铁壁银山18公里,这里民风纯朴,待客热情憨厚。每逢春暖花开时节,都有许多中外游客来此地游玩吃住,观美景,饮矿泉,摘野果,品野味,乐哉乐哉。
由于这里山清水秀,目前有许多城里人在这里落户,其中有4家办起了民俗旅游,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150人住宿。娱乐项目有垂钓,采摘,观景,篝火晚会OK厅,还可接待中小型会议等。[6]
兴寿镇 - 农业发展

发展草莓观光园,为兴寿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强大的草莓链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兴寿镇“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新区”的发展定位正在逐步实现。“十一五”期间,兴寿镇草莓产业将以发展“一园八区”、提质增效、扩大规模为重点,实现由生产功能向休闲功能的转变。
按照昌平区“十一五”规划和打造昌平区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人文景区、和谐谊居新城”的目标要求,兴寿镇的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新区”,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体,在山区基本形成了以传统林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为主体,半山区以苹果种植为主体,平原地区以日光温室草莓种植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兴寿镇日光温室草莓种植规模突破1100栋,是远近闻名的京郊草莓第一镇、中国草莓专业镇。2012年世界第七界草莓大会将在兴寿召开。兴寿镇的工业和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兴寿镇是昌平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
[4]兴寿镇 - 强村推介

麦庄村位于兴寿镇东部,距昌平城区26公里,毗邻昌金路、安泗路、京承高速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域面积1999亩,耕地面积995亩。全村总户数264户,总人口565人,其中农户197户,农业人口457人,劳动力29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14万元,人均劳动所得达到8425.5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草莓种植为主。
麦庄村历年获奖情况:2006年被评为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民主法制村等光荣称号;2007年被评为昌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信访工作三无村、昌平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光荣称号;2008年被评为昌平区“民主法制建设达标村”、“五好文明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先进村”等荣誉;该村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被昌平区委、区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另外,在2008年昌平区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中,该村代表兴寿镇参赛并获得三等奖。[7]
兴寿镇 - 传承意义
兴寿镇历史悠久,山青水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有着出神入话的传说奇闻,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赞美佳作。
这里古有皇家园林,也曾是“法林寺”等佛门净土,也有“南金(山) 北银(山)”的风水宝地,只是大多的景致和历史的辉煌,随着沧桑变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世世代代的子孙固守着这片家园,自强不息地耕耘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3]
兴寿镇 - 社会保障

兴寿镇在发展草莓产业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专业组织的作用。兴翼农业种植中心草莓合作组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兴翼农业种植中心负责开辟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好草莓果实的分级、包装与代销事宜。
以其为纽带加大了与广大草莓种植户的联系,使全镇草莓种植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加强了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统一注册“翼寿”牌商标,通过报纸、广告、网络等传播媒介开展广泛的宣传,尤其是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草莓文化节,为全镇的草莓产业发展搭建文化推介平台,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过程中的产、供、销问题,使全镇草莓种植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家互利共赢,为全镇草莓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